
第 1 页 / 共 7 页

第 2 页 / 共 7 页

第 3 页 / 共 7 页

第 4 页 / 共 7 页

第 5 页 / 共 7 页

第 6 页 / 共 7 页

第 7 页 / 共 7 页

口腔临床药物学笔记分享①丨牙周病用药
口腔临床药物学笔记分享①丨牙周病用药 牙周炎,一个长期困扰着牙科医生和患者的难题。 传统的“根面治疗”固然重要,但仅仅依靠手术往往难以根治。 真正的战胜牙周炎,离不开精准的药物治疗,这也是“口腔临床药物学”的核心之一。 首先,我们要明确牙周炎的病理机制:炎症反应、细菌感染、骨吸收。 因此,治疗策略需要多管齐下,控制炎症、清除感染、延缓骨吸收。 药物分类: 牙周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是临床实践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抗生素: 氯己松、红霉素、甲硝唑等,用于控制局部炎症和抑制细菌繁殖。 氯己松是经典选择,但需注意其副作用,如软化牙龈组织。 抗炎症药物: 糖皮沙唑、匹美卡臣等,具有更强的抗炎症效果,适用于严重的牙周炎病例。 粘膜保护剂: 磷酸锌、维生素B族等,用于保护粘膜,促进伤口愈合。 用药原则: 根治牙周炎,用药不能“一刀切”。 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牙周病程度、患者自身免疫状态等,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 比如,对于轻度牙周炎,可以侧重于黏膜保护和局部冲洗;对于重度牙周炎,则需要联合使用多种药物,并且长期坚持治疗。 此外,注意使用过程中患者的反应,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是成功的关键。 牙周病用药,不仅仅是药物本身,更需要临床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展开
口腔临床药物学
2025-07-12
2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