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7 页

第 2 页 / 共 7 页

第 3 页 / 共 7 页

第 4 页 / 共 7 页

第 5 页 / 共 7 页

第 6 页 / 共 7 页

第 7 页 / 共 7 页

卫生毒理学基础-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卫生毒理学基础-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卫生毒理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环境中存在的化学、物理和生物性物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的学科。它并非仅仅关注剧毒物质,而是涵盖了对低剂量、长期暴露于有害物质可能造成的健康风险的全面评估。 关键词“卫生毒理学”本身就体现了它与公共卫生密切的联系,目标是保护公众健康。 核心概念之一是“剂量-反应关系”,即物质的毒性与接触剂量成正比。但这并非绝对,许多物质在特定剂量下可能无害,而在高剂量下则具有显著的毒性。 此外,“暴露”的概念也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人们接触有害物质的可能性和程度。 常见的卫生毒理学名词包括“生物监测”、“流行病学调查”、“风险评估”等。 “生物监测”是指通过检测人体或环境中的物质,来评估人们对有害物质的暴露程度;“流行病学调查”则是通过研究疾病的分布和发生情况,来揭示有害物质的潜在影响; “风险评估”则是将暴露和反应数据结合起来,以量化方式评估健康风险,为制定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再举个例子,例如苯并芘是一种常见的空气污染物,长期暴露于苯并芘可能增加患肺癌的风险,但低剂量暴露可能只有轻微的刺激作用。 这种差异正是卫生毒理学研究的关键所在。 总而言之, 卫生毒理学是一门既理论性又实践性的学科,它在预防疾病、保障公众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环境健康和公共卫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
卫生毒理学
2025-07-12
3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