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9 页

第 2 页 / 共 9 页

第 3 页 / 共 9 页

第 4 页 / 共 9 页

第 5 页 / 共 9 页

第 6 页 / 共 9 页

第 7 页 / 共 9 页

第 8 页 / 共 9 页

第 9 页 / 共 9 页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名词解释_营养素生理需要量名词解释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名词解释_营养素生理需要量名词解释 在浩瀚的营养学领域,我们常常听到“生理需要量”这个词。它指的是人体在特定时期对某种营养物质,例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所需的最低量,以维持生命活动、健康生长和最佳生理功能。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身体为了正常运作,真正需要多少才能不生病,不虚弱。 “卫生学”本身就是研究人类健康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在营养学中,理解生理需要量,与食品卫生的关系密不可分。 因为如果食品本身存在污染,或者营养成分比例失衡,即使满足了理论上的生理需要量,也可能导致人体无法正常吸收和利用,从而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接下来,我们重点来说几个常见的营养素生理需要量: 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参与构建组织、维持免疫功能、运输物质等。 它的生理需要量受年龄、性别、活动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婴幼儿对蛋白质的需求量高于成年人,运动员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也相对较高。 脂肪: 脂肪是能量的重要来源,同时也能提供必需脂肪酸。 它的生理需要量同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能量需求、脂肪酸类型等。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身体的主要能量来源。 它的生理需要量取决于活动水平和代谢率。 维生素和矿物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它们在维持身体正常功能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的生理需要量也因个体差异和生活方式而异。 总而言之,理解营养素的生理需要量,以及与食品卫生的关系,是健康饮食的基础。 只有当我们既满足了身体对营养物质的真实需求,又确保了食品的安全和卫生,我们才能真正拥有健康和活力。
展开
卫生学
2025-07-12
4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