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9 页

第 2 页 / 共 9 页

第 3 页 / 共 9 页
_第1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4 页 / 共 9 页
_第2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5 页 / 共 9 页

第 6 页 / 共 9 页

第 7 页 / 共 9 页

第 8 页 / 共 9 页

第 9 页 / 共 9 页

焦虑(医学心理学)
焦虑(医学心理学) 焦虑,这个词,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受过。在医学心理学中,它则被定义为一个复杂的心理状态,并非简单的紧张或害怕。它是一种持久的、过度的、难以控制的担忧,伴随着身体上的症状。简单来说,医学心理学中的焦虑,指的是一种由生理、心理和行为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持续存在的情绪状态。 焦虑的病理核心在于大脑中特定神经递质的失衡,特别是去甲肾上腺素和GABA的异常。去甲肾上腺素的过度活动会导致身体进入“战斗或逃跑”模式,引起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肌肉紧张等症状。而GABA则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它的不足会导致大脑过度活跃,加剧焦虑感受。 焦虑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分为不同类型。例如,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对各种事物和情境都感到担忧;社交焦虑症患者,害怕在社交场合被评判;惊恐症患者,则会经历突然发作的恐惧和不适。无论哪种形式,焦虑都对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焦虑并非总是负面的。适度的焦虑可以促使我们积极应对挑战,提高警惕性。但当焦虑失控,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就可能发展成一种临床上的心理疾病,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了解焦虑的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或其他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地缓解焦虑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最终,我们可以学会与焦虑共存,更健康、更快乐地生活。
展开
医学心理学
2025-07-12
3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