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第 6 页 / 共 13 页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2019中国现代文学史(一)期末复习资料
2019中国现代文学史(一)期末复习资料 本期复习资料旨在梳理中国现代文学史(一)的核心内容,为期末复习提供便利。该课程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开端,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脉络清晰地呈现。 第一阶段:新文学的兴起 (1919-1936) 这一阶段是现代文学的奠基时期。五四运动思想的冲击,催生了新文学的出现。主要流派包括: 新面貌派: 以郭沫若为代表,致力于通过现实主义创作反映社会现实,批判旧制度。作品风格大胆奔放,充满激情。 革命文学派: 以茅盾、巴山为代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作了大量反映工人农民阶级斗争的作品,如《子夜》、《青春计划》等。 现实主义派: 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识。 第二阶段:青年作家的探索 (1936-1949) 战乱的背景下,青年作家们在探索现代文学新方向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 浪漫主义派: 表现对战争的恐惧、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巴金的爱情自由》等作品代表这一时期的特征。 社会批判派: 针砭时弊,揭露国民党的腐败,批判社会黑暗面。 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五四运动的影响: 作为现代文学的起点,深刻影响了文学创作的题材、主题和风格。 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茅盾、巴金、郭沫若、郭沫若等关键人物及其代表作的要点理解。 文学思潮: 新面貌、革命文学、浪漫主义等思潮及其具体表现。 预祝各位复习顺利,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4-03
17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