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1 页

第 2 页 / 共 11 页

第 3 页 / 共 11 页

第 4 页 / 共 11 页

第 5 页 / 共 11 页

第 6 页 / 共 11 页

第 7 页 / 共 11 页

第 8 页 / 共 11 页

第 9 页 / 共 11 页

第 10 页 / 共 11 页

第 11 页 / 共 11 页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整理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整理 劳动经济学,简单来说,就是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劳动力市场及相关问题。它不再仅仅关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而是将劳动视为一种经济资源,探讨如何有效地配置和利用劳动力,从而提升社会整体的经济效益。理解劳动经济学,就如同掌握了一把钥匙,能够解锁劳动力市场复杂运作的密码。 核心概念之一是“劳动供给”。它指的是个人在不同工资水平下,愿意提供劳动的时间和数量。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错综复杂,包括工资水平、预期工资、教育程度、家庭结构、人口结构等等。也就是说,提高工资,往往能激励更多人投入劳动力市场。 “劳动供给曲线”是劳动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图形工具。它将劳动供给与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可视化,帮助我们理解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一般来说,工资上涨,劳动供给也随之增加,反之亦然。 再比如,“劳动报酬”指的是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的报偿。它包括工资、奖金、福利等等,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和积极性。理解劳动报酬的决定因素,例如劳动技能、教育水平、工作经验等,对劳动者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至关重要。 “劳动生产率”则是衡量劳动价值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单位劳动投入所创造的价值,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润和国家的经济竞争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提升经济发展的关键。 “人力资本”概念同样重要。它指的是人们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这些都提升了劳动者的价值,也影响着劳动供给的水平。 总而言之,劳动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劳动力市场的综合学科,其核心在于理解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劳动报酬的决定因素以及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从而为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
劳动经济学
2025-07-12
0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