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9 页

第 2 页 / 共 19 页

第 3 页 / 共 19 页

第 4 页 / 共 19 页

第 5 页 / 共 19 页

第 6 页 / 共 19 页

第 7 页 / 共 19 页

第 8 页 / 共 19 页

第 9 页 / 共 19 页

第 10 页 / 共 19 页

第 11 页 / 共 19 页

第 12 页 / 共 19 页

第 13 页 / 共 19 页

第 14 页 / 共 19 页

第 15 页 / 共 19 页

第 16 页 / 共 19 页

第 17 页 / 共 19 页
详解_第1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18 页 / 共 19 页
详解_第2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19 页 / 共 19 页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高等教育法制专业、法学专业和社会科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观念,理解其与法治精神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法治意识。课程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思想、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以及法治精神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力求使学生全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要求。 二、课程内容 1. 中国传统思想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先秦时期的伦理思想(如儒家、道家、墨家) 秦汉时期的伦理规范 唐宋时期的伦理思想(如儒家、佛教、道家) 明清时期的伦理思想 2.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的哲学基础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如集体主义、平等主义、友善主义等) 社会主义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3. 法治精神与道德建设 法治精神的核心内涵(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法治、维护法治) 法治精神对道德建设的指导作用(如法律是道德的基石、道德规范受法律制约等) 构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性 4. 道德建设的实践与展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的体现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新时代道德建设的重点和方向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思想道德的起源与发展,掌握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理解法治精神与道德建设的内在联系。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道德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进行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提升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进行道德实践的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法治意识,提高学生进行道德反思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 课堂表现 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 (本大纲仅为框架,具体内容可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调整。)
展开
思想道德与法治
2025-04-04
29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