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5 页
_第1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2 页 / 共 15 页
_第2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3 页 / 共 15 页

第 4 页 / 共 15 页

第 5 页 / 共 15 页

第 6 页 / 共 15 页

第 7 页 / 共 15 页
_第1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8 页 / 共 15 页
_第2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9 页 / 共 15 页

第 10 页 / 共 15 页

第 11 页 / 共 15 页

第 12 页 / 共 15 页

第 13 页 / 共 15 页

第 14 页 / 共 15 页

第 15 页 / 共 15 页

刑法学(2)期末复习指导
刑法学(2)期末复习指导 期末临近,回顾刑法学第二部分,特别是那些容易混淆、反复出现的关键名词,绝对是决定你能否拿到好成绩的关键。别再焦虑,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让这门看似晦涩的学问变得清晰起来。 首先,我们要重新审视“犯罪”的概念。根据《刑法学》的定义,犯罪是指违反法律、社会公共利益,危害公共安全、人人认为人人可恨的行为。记住,这里强调的是“人人可恨”,这是刑法适用的一项重要原则。区分“犯罪”和“过错”至关重要,过错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不当性认识的欠缺,而犯罪则需要构成特定的犯罪事实。 接下来,让我们聚焦于“正当防卫”这一特殊情况。理解正当防卫,需要牢记“防卫的必要性、合理性、适当性”的四个要素。简单来说,就是你在受到非法攻击时,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采取的行动必须是必要的、合理的、适当的,并且不能过度。 然后,要特别注意“正当行为”的区分。 正当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虽然其结果造成了损害,但行为人依法所实施的动作,不构成犯罪。理解“非法损害”的概念也很重要, 只有当损害后果与行为人的行为有关时,才能构成正当行为。 最后,别忘了“主观恶意”的重要性。 在刑法中,主观恶意是指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具有的故意或过失。只有具有主观恶意,才可能构成犯罪。 对“主观恶意”的理解,直接影响到犯罪的认定。 总而言之,刑法学名词的理解,需要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祝你期末考试顺利!
展开
刑法学
2025-07-11
0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