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1 页

第 2 页 / 共 11 页

第 3 页 / 共 11 页

第 4 页 / 共 11 页

第 5 页 / 共 11 页

第 6 页 / 共 11 页

第 7 页 / 共 11 页

第 8 页 / 共 11 页

第 9 页 / 共 11 页

第 10 页 / 共 11 页

第 11 页 / 共 11 页

农业气象学名词解释
农业气象学名词解释 农业气象学,听起来很高深,但其实它就是研究天气和农业生产之间关系的学科。简单来说,它关注的是天气如何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产量,以及农作物品种对天气条件的适应性。这门学科的出现,可以说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再仅仅是经验主义的猜测,而是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和观测数据的支撑之上。 关键概念中,“辐射”、“湿度”等概念至关重要。例如,太阳辐射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控制着农作物的光照时长,直接影响着产量。而空气湿度,则与植物的蒸腾作用、病虫害的发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理解这些基础概念,是学习农业气象学的第一步。 “蒸散”这个词,也是农业气象学中经常出现的。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水分,同时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这个过程,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并且影响着周围环境的湿度。 掌握蒸散平衡,能帮助农民更好地预测农作物所需的水分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病虫害”与气象条件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某些病虫害的滋生,反之,适宜的气候条件则能抑制病虫害的繁殖。因此,农业气象学家会通过分析气象数据,预测和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农业气象学模型”的应用。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的分析和对当前气象条件的预测,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构建模型,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指导。 农业气象学的未来,将更加依赖于科技的发展和数据分析的应用,为农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
农业气象学
2025-07-11
2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