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1 页

第 2 页 / 共 11 页

第 3 页 / 共 11 页

第 4 页 / 共 11 页

第 5 页 / 共 11 页

第 6 页 / 共 11 页

第 7 页 / 共 11 页

第 8 页 / 共 11 页

第 9 页 / 共 11 页

第 10 页 / 共 11 页

第 11 页 / 共 11 页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总结.doc-全文可读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总结 农业气象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气象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气象知识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学科。它并非仅仅是关注晴天阴天,而是深入研究温度、湿度、风速、降水、光照等气象要素,以及它们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以及病虫害发生等环节的影响。 了解农业气象学,首先要掌握关键概念。例如,光合作用正比于植物的“食物”,而光照强度、光质等因素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温度则关系到酶的活性,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和新陈代谢。湿度也至关重要,它影响水分的吸收和蒸腾作用,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风速和降水更是农业气象学中的重要因素。强风可能导致农作物倒伏,强降雨则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同时,对不同作物,其耐受的温度、湿度、风速等条件也有所不同。 农业气象学中还涉及到一些重要的观测和分析技术。例如,通过气象站的观测,可以获取实时的气象数据,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同时,气象模型的应用,也能够预测未来的气象状况,帮助农民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准备。 例如,对于水稻种植,农民需要密切关注降雨量,尤其是灌浆期,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对于果树,则需要关注不同生长阶段的温度和光照需求,合理进行施肥和管理。 总之,农业气象学是连接农业生产与气象学的桥梁,掌握其知识点,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
农业气象学
2025-07-11
2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