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1 页

第 2 页 / 共 11 页

第 3 页 / 共 11 页

第 4 页 / 共 11 页

第 5 页 / 共 11 页

第 6 页 / 共 11 页

第 7 页 / 共 11 页

第 8 页 / 共 11 页

第 9 页 / 共 11 页

第 10 页 / 共 11 页

第 11 页 / 共 11 页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有答案)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有答案) 农业气象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天气和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农业活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它就像是农业的“天气预报”,帮助农民更好地规划种植、收获,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利因素带来的损失。这门学科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得农业生产更加科学、高效。 核心内容之一是农作物生理生长过程与气候要素的关系。作物生长离不开阳光、水分、温度、二氧化碳等因素。例如,光照直接影响光合作用,决定了作物的产量;水分则是生命之源,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质量;温度则直接影响作物的代谢速率。理解这些关系,是进行农业气象学研究的基础。 气候要素对农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降水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和丰产。极端高温和低温则可能对作物造成冻害、热害等灾害。强风则可能导致作物倒伏、损伤。所以,准确地预测这些不利天气,并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对于保障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农业气象学还涉及到作物生长周期与气候要素的匹配关系。不同作物对气候要素的需求不同,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作物进行种植。比如,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可以选择耐热、耐湿的作物,如水稻;而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下,则可以选择耐寒、耐旱的作物,如小麦。 此外,农业气象学还会涉及农事历的编制,提供农民种植的参考时间线。通过分析历史气候数据,预测未来作物的生长周期,帮助农民制定科学的种植计划。 掌握这些知识,就像为你的农田配备了一位经验丰富的“气象顾问”,为你指引方向,提高收益。
展开
农业气象学
2025-07-11
2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