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7 页

第 2 页 / 共 17 页

第 3 页 / 共 17 页

第 4 页 / 共 17 页

第 5 页 / 共 17 页

第 6 页 / 共 17 页

第 7 页 / 共 17 页

第 8 页 / 共 17 页

第 9 页 / 共 17 页

第 10 页 / 共 17 页

第 11 页 / 共 17 页

第 12 页 / 共 17 页

第 13 页 / 共 17 页

第 14 页 / 共 17 页

第 15 页 / 共 17 页

第 16 页 / 共 17 页

第 17 页 / 共 17 页

《内经选读》复习资料
《内经选读》复习资料 中医学习的基石,《内经》的精髓需要反复研读才能真正领悟。这份复习资料旨在帮助你系统地梳理《内经》的核心内容,巩固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让我们回到《内经》的“经学篇”。“经学篇”的核心在于“五脏”与“五腑”的对应关系,以及“十二原气”的运行规律。 记住,五脏五腑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 “脾主运化,胃主生化,肝主疏泄,心主神明,肺主气化”,这是《内经》对脏腑功能最基本的阐述,也是理解《内经》思想的关键。 接下来,不得不谈谈“病机”的概念。 《内经》认为疾病是由于“病机”的侵袭造成的。这种“病机”并非单纯的病理变化,而是由于“邪气”的侵入,导致“真气”的失衡。 了解“邪”、“虚”、“实”三者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邪”是外邪或内邪,可以分为寒、热、湿、燥、风等;“虚”是真气不足;“实”是真气过盛。 “心主神明”是《内经》强调的心脏在精神活动中的作用。 同样地,“精”也被视为“心之府库”,对生命能量的储存和转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理解心神与脏腑的联系,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这份复习资料也包括了一些关键术语的解释,例如“气”、“血”、“津液”、“精”等。 务必熟悉这些基本概念,它们是理解《内经》思想的基石。 仔细研读相关搜索词条,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最后,要强调的是,《内经》并非一本死学典籍。 它的价值在于指导我们认识自身、调和身心。 在学习《内经》的过程中,要注重实践应用,将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其精髓。
展开
内经选读
2025-07-11
3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