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笔记(14)-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笔记 - 00_《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_封面首图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
第 1 页 / 共 13 页
获取资料
学霸英雄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笔记(14)-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笔记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笔记(14)-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 萌芽期(1910年代初 – 1920年代初) 背景: 民族危机、西方列强的侵略、思想解放运动 代表人物: 郭沫若: 《长河》 徐志摩: 《再别吾乡》 马衡: 《新命题》 陈植: 《在华府的春天》 特点: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民本主义、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批判。 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如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 重要文学作品: 泰戈尔作品,梁实秋的《山重叠重》, 郭沫若的《长河》等。 二、 发展期(1920年代 – 1930年代) 背景: 第一次国共合作,五四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深化, 现代工业的发展 代表人物: 周作人: 《春的晚上》 胡绳: 《北平的夜晚》 张伯驹: 《新月散人录》 刘心武: 《我与中国现代文学》 特点: 现代主义、写实主义、关注社会现实, 探索新的文学表达形式。 代表有“新月派”、“林语堂派”等。 三、 转型期(1930年代末 – 1949年) 背景: 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的爆发、国共分裂 代表人物: 老舍: 《骆驼祥子》 巴金: 《家》 茅盾: 《子夜》 特点: 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 反映社会矛盾, 批判国民党政府腐败。 四、 初期发展期(1949年 – 1970年代) 背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动员人民建设社会主义 代表人物: 鲁迅(虽然已故,但其影响巨大), 艾青, 萧红 特点: 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表现了人民群众的奋斗精神和对新中国的希望。 五、 探索期(1980年代 – 2000年代) 背景: 改革开放, 思想解放 代表人物: 莫言,韩松,童瑶 特点: 关注个体命运, 探索新的文学表达形式, 具有多元化的风格。 总结: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部充满变革与发展的历史。 经历了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的转变, 关注的社会现实也日益丰富。 对文学的理解和评价也更加多元化。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重点笔记 #复习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 #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4-03
16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获取《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请前往学霸英雄官网下载获取,平台提供:

  • 1万+优质大学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
  • 大学专业考证备考资料
  • 持续更新的大学资料资源
立即前往学霸英雄官网下载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