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5 页

第 2 页 / 共 5 页

第 3 页 / 共 5 页
_第1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4 页 / 共 5 页
_第2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5 页 / 共 5 页

临床检验诊断学69个名词解释
临床检验诊断学69个名词解释 临床检验诊断学,这门学科的精髓在于将实验室数据转化为对患者疾病的有效信息。理解其核心名词,对于诊断过程的准确性和效率至关重要。下面,我们以69个关键名词解释,勾勒出临床检验诊断学的广阔图景。 首先,我们要了解“阴性”和“阳性”,这是检验结果最基础的判断标准,代表着某种物质或疾病的缺失或存在。 紧随其后的是“假阳性”和“假阴性”,指出检验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偏差,需要谨慎对待。 接下来,涉及各种检验项目: “血红蛋白”是衡量血液氧气运输能力的重要指标,而“白细胞”则反映了免疫系统反应。 “血小板”则参与凝血过程。 更深入的检验涉及“转谷氨酰胺酶”和“肌酐”,分别用于评估肝功能和肾功能。 “葡萄糖”的检测则关系到糖尿病的诊断。 “胆固醇”的检测则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相关,而“转酯酶”则用于评估胰腺功能。 此外,我们还需要理解诸如“免疫固定”、“酶学固定”、“血清”、“浆液”、“全血”等基本概念,它们是临床检验的基础。 更为专业化的术语包括“定量检测”、“半定量检测”、“指标”、“标品”、“质量控制”、“交叉标定”等等。 理解“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定义至关重要,因为它们会误导医生进行诊断。 “参考范围”则定义了正常值的上限和下限,为结果的解读提供依据。 最后,“生物指纹”这个概念强调了每个人的检验结果都有其独特的模式,有助于个体化医疗的实施。 临床检验诊断学,看似复杂,实则蕴藏着对人体健康的深刻洞察。
展开
临床检验诊断学
2025-07-08
2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