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9 页

第 2 页 / 共 9 页

第 3 页 / 共 9 页

第 4 页 / 共 9 页

第 5 页 / 共 9 页

第 6 页 / 共 9 页

第 7 页 / 共 9 页

第 8 页 / 共 9 页

第 9 页 / 共 9 页

临床检验基础技术名词解释
临床检验基础技术名词解释 临床检验,作为生命健康监测的重要一环,其专业术语繁多,理解这些基础概念是进行准确检验、有效诊断的基础。本文将对一些核心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临床检验过程。 首先,我们要明确“样本”的概念。在临床检验中,“样本”是指采集的生物材料,如血液、尿液、粪便等,用于分析检测。选择合适的样本类型和采集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比如,不同疾病的检验,可能需要不同的样本类型。 “检验”本身,指的是利用化学、生物、免疫、微生物等技术手段,对样本中的物质进行分析和检测,从而得出报告。这一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报告”则是检验结果的总结,通常包括指标名称、数值、参考范围以及检验方法等信息。这份报告是医生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的关键依据。 再来谈谈“质量控制”。在临床检验中,“质量控制”指的是对检验过程和检验结果的监控,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追溯性。它包括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标准。 “参考范围”也值得重点关注。每个检验指标都有一个参考范围,这表明该指标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有的数值范围。如果检验结果超出这个范围,则可能提示存在异常。 “交叉反应”则是一个需要警惕的现象。某些物质可能与某些检验方法产生反应,导致误判结果。因此,在检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排查潜在的交叉反应。 理解这些基础名词,不仅是对临床检验专业知识的入门,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专业技能,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展开
临床检验基础技术
2025-07-08
3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