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第 6 页 / 共 13 页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下)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下)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脉络,在“下”卷中呈现出更为深刻的演变。 经过对“上”卷的梳理,我们认识到中国现代文学的兴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根植于新思想新文化思潮,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激烈碰撞和吸收。 “下”卷试题,必然会深入考察这一过程,特别是对晚清末年,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作用以及民国初年文学的多元发展,比如陈友甫、梁实秋等人的贡献,都将作为重点。 试卷的内容,很可能围绕具体作家和作品展开。例如,对鲁迅及其“呐喊与彷徨”的剖析,必将包括其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对中国社会病理的深刻揭示以及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同时,对《祝福》等作品的解读,也会涉及到戊戌变法失败的社会影响和对传统伦理观念的冲击。 “下”卷的重点,还体现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转向和探索上。 诸如,对田园诗派的关注,体现了对田园理想的反思,对乡村生活和淳朴情感的追忆。 此外,对胡绳、郭沫若等人的研究,也同样重要,因为他们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在不同时期所呈现的多元视角和探索方向。 难免会涉及对文学思潮的探讨,例如,对文化自觉、文化反思等概念的理解,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 “下”卷的试题,必然会考察学生对这些关键概念的掌握程度,并要求他们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来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 “下”卷试题库,更是提供了最有效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知识体系。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7-08
2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