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1 页

第 2 页 / 共 11 页

第 3 页 / 共 11 页

第 4 页 / 共 11 页

第 5 页 / 共 11 页

第 6 页 / 共 11 页

第 7 页 / 共 11 页

第 8 页 / 共 11 页

第 9 页 / 共 11 页

第 10 页 / 共 11 页

第 11 页 / 共 11 页

最新电大【中国法制史】名词解释(小抄版) .doc
最新电大【中国法制史】名词解释(小抄版) 中国法制史,这可不是什么“纸上谈兵”!它是一部关于中国社会如何从原始部落到现代文明,逐渐形成和发展法律体系的漫长史诗。要理解它,就得先掌握几个关键的名词,这“小抄版”正是为了帮你快速搞定! 首先,必须知道“群本始义”。 这句话出自《礼记·内则》,意思是说,古代的法律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根植于部落、氏族、宗族这样的社会群体之中。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随着社会发展,这些规则逐渐形成法律的雏形。 换句话说,古代法律的源头就在于群体的实践和经验。 其次,“礼法”的意义也至关重要。 “礼”指的是社会规范、行为准则,而“法”则指的是用制度化的方式来规范社会行为的规则。 结合起来看,“礼法”是古代社会规范和制度的有机统一体,它既体现了道德观念,又具有强制力。 再来说说“朝廷法令”。 随着国家形成, “朝廷”逐渐取代了部落和氏族,成为法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朝廷法令”是朝廷颁布的法律,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 最后, “诉讼”的概念同样重要。 诉讼是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的过程,它标志着法制在逐步完善。古代的诉讼程序相对简单,但它已经体现了法律的辩论和纠纷解决机制。 总而言之,学习中国法制史,就是要理解古代社会是如何通过法律来规范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这些名词,正是理解中国法制史的关键,也是你快速掌握它,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敲门砖。
展开
中国法制史
2025-07-08
12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