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1 页

第 2 页 / 共 11 页

第 3 页 / 共 11 页

第 4 页 / 共 11 页

第 5 页 / 共 11 页

第 6 页 / 共 11 页

第 7 页 / 共 11 页

第 8 页 / 共 11 页

第 9 页 / 共 11 页

第 10 页 / 共 11 页

第 11 页 / 共 11 页

最新电大【中国法制史】名词解释(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最新电大【中国法制史】名词解释(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中国法制史,这可不仅仅是堆砌一个个条文的练习,它更是一部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史诗。回溯历史,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当下,也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的方向。尤其对于电大学生而言,掌握好核心概念,无疑是成功的一半。 首先,要明确“法制”的定义。在《中国法制史》的视角下,法制并非简单的法律规定,而是社会成员相互约束、维护社会秩序的综合体系。这个体系包含法律、习俗、道德观念等多种形式,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理解这一点,避免了单纯死记硬背条文的陷阱。 接下来,聚焦几个关键名词: “朝廷”、“刑部”、“判决”、“刑罚”。“朝廷”代表了统治阶级,其法律的制定和执行,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运行。 “刑部”则在朝廷内部负责具体法律的执行,是法律实施的核心机构。“判决”指的是朝廷对案件的裁决,其权威性和合法性,是当时社会秩序的基石。“刑罚”自然是其作为判决的手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违法行为的惩戒方式。 此外,理解“律令制度”、“诸侯割据”对理解中国法制史的演变至关重要。 律令制度是唐朝以后的法律体系基础,它奠定了中国古代法律的框架。而“诸侯割据”时期,由于政治分裂,法律的执行力大打折扣,反映了法制在混乱时期所面临的挑战。 最后,请务必记住,中国法制史的发展并非一条线性的道路,它充满了曲折和变迁。 掌握这些核心概念,不仅是考点复习的关键,更是对中华文明的深刻理解。 祝你学习顺利!
展开
中国法制史
2025-07-08
15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