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1 页

第 2 页 / 共 11 页

第 3 页 / 共 11 页

第 4 页 / 共 11 页

第 5 页 / 共 11 页

第 6 页 / 共 11 页

第 7 页 / 共 11 页

第 8 页 / 共 11 页

第 9 页 / 共 11 页

第 10 页 / 共 11 页

第 11 页 / 共 11 页

中国法制史40分钟法制史古代要点快速复习——半口诀整理篇
中国法制史40分钟法制史古代要点快速复习——半口诀整理篇 想要快速掌握中国古代法制史?别慌,这40分钟就教你几个“半口诀”,帮你抓住核心要点。毕竟“中国法制史”这块大蛋糕,啃一口都觉得吃不完,关键在于知道该看什么。 首先,咱们要从“周礼”说起。 严格来说,“周礼”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法律,但它确立了“宗法制”的基础,奠定了古代社会等级制度和道德规范,对后世法制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强调“君臣父子”的责任与义务,构建了最初的“礼”的框架。 接着,汉家的“律经”是重要突破。 “律经”包含了《律》、《礼记》、《周礼》等,它整合了商周时期遗留下来的法条和礼仪规范,并加以整理和补充,确立了以“礼法”为基础的法律体系,为秦汉之后的法律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朝的“法家”思想则带来了彻底的变革。“法家”主张“法治”,认为法律应该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消除主观因素,维护社会秩序。 “法家” 的《秦律》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缺陷,但其基本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严刑峻法——对中国法制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代,法制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政治、经济、文化紧密相连。因此,学习中国法制史,不能仅仅停留在“法律条文”的层面,更要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根源。 掌握了这些关键节点,你就能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更快地找到法制史的“灯塔”。
展开
中国法制史
2025-07-08
0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