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1 页

第 2 页 / 共 11 页

第 3 页 / 共 11 页

第 4 页 / 共 11 页

第 5 页 / 共 11 页

第 6 页 / 共 11 页

第 7 页 / 共 11 页

第 8 页 / 共 11 页

第 9 页 / 共 11 页

第 10 页 / 共 11 页

第 11 页 / 共 11 页

中国法制史特殊必背知识点
中国法制史特殊必背知识点 中国法制史并非一成不变的条文堆砌,而是一部充满变迁、曲折、甚至充满遗憾的历史。要理解中国法制史,首先要认识到其并非“西来文化”的简单导入,而是根植于中华文明自身发展而形成的。早期,在夏商周时期,法制主要体现在“礼”的约束下,强调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的规范,例如周朝的“礼仪制度”和“大夫制度”,体现了统治阶级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法制逐渐分散,出现了“法家”和“道家”等思想流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墨家提倡“兼爱”、“非攻”,推行“法家”思想,对社会经济管理和伦理道德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法制国家,其“法家”思想和“大一统”的政治理念,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比如“法家”的“六典”、“言 decrees”等,确立了法律的权威地位。 汉代继承了秦律,但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形成了“汉律”,并在“律经”的基础上发展出“訟律”,完善了法律制度。隋唐时期,法律制度更加成熟,出现了“唐律”和“均田制”,对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宋元时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变革,法律制度也经历了许多变化,例如宋代的“诉讼法”和“判例法”等,为后世法律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法制并非“静态的”。它在不同历史时期,因社会经济、政治变革,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体现了中国法制史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学习中国法制史,更要关注其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才能真正理解其精髓所在。
展开
中国法制史
2025-07-08
0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