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1 页

第 2 页 / 共 11 页

第 3 页 / 共 11 页

第 4 页 / 共 11 页

第 5 页 / 共 11 页

第 6 页 / 共 11 页

第 7 页 / 共 11 页

第 8 页 / 共 11 页

第 9 页 / 共 11 页

第 10 页 / 共 11 页

第 11 页 / 共 11 页

专业课《中国法制史》知识点+笔记,你要的都在这里
专业课《中国法制史》知识点+笔记,你要的都在这里 中国法制史,不仅仅是一部法律演变的记录,更是一部中华文明进步的见证。它承载着数千年的思想、文化、政治,并在不断的变化中展现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与精神。从古代的礼法到明清的律法,每一个阶段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古代的礼法,根植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念。周朝的礼乐制度,旨在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它强调等级制度,但同时也孕育了“以德治国”的思想。 这一时期的法制,更多地是基于伦理道德的约束,而非严格的法律条文。《礼记》、《周礼》等经典文献,构成了古代法制的重要思想基础。 进入秦汉时期,法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秦始皇推行的“法家”统治,建立了一部严刑峻法的法律体系——《秦律》,标志着中国法制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高度集中,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同时也伴随着对个人自由的限制。 隋唐时期,法制逐渐完善,法律的规范范围也扩大了。 隋唐律的建立,继承了秦律的框架,同时吸收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法治”、“德治”的结合,为后世法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清两代,法律体系更加成熟,但是由于政治制度的腐朽,对法律的执行也存在诸多问题。 刑法依旧严苛,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压迫更为严重。 “推恩令”等一系列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试图缓解社会矛盾,但最终未能改变社会的不公现象。 学习中国法制史,需要深入理解每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才能真正把握其发展的脉络。 它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蕴含着对中华文明的深刻思考和对法治精神的传承。
展开
中国法制史
2025-07-08
0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