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7 页

第 2 页 / 共 17 页

第 3 页 / 共 17 页

第 4 页 / 共 17 页

第 5 页 / 共 17 页

第 6 页 / 共 17 页

第 7 页 / 共 17 页

第 8 页 / 共 17 页

第 9 页 / 共 17 页

第 10 页 / 共 17 页

第 11 页 / 共 17 页

第 12 页 / 共 17 页

第 13 页 / 共 17 页

第 14 页 / 共 17 页

第 15 页 / 共 17 页

第 16 页 / 共 17 页

第 17 页 / 共 17 页

笔记整理(张少康《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笔记——应付考研,仅供参考
笔记整理(张少康《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笔记——应付考研,仅供参考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这门学科本身就充满了厚重和复杂。张少康的著作,无疑是许多应付考研的同学的“救星”。它的价值并不在于提供一套全新的理论体系,而在于系统梳理了历代文学理论批评的思想演变,以及它们与具体文学作品的关系。 要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就必须先理解其理论批评的基调。 书中对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进行了细致的阐释。例如,玄学对文学的看法,强调“气”、“味”等,虽然带有浓厚的玄学色彩,但也体现了早期文学批评对作品内在精神的关注。紧接着,唐代诗歌理论的形成,尤其是对“唐诗百花齐放”的认识,以及对不同诗派的批判性分析,都是重点。 宋代则出现了以柳宗元、苏轼为代表的“理识”理论,这在当时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理识”理论,并非简单的理论思辨,而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政治斗争密切相关的。 值得一提的是,张少康在整理笔记时,也突出了对传统批评观念的批判。例如,他对“崇古推古”思想的分析,以及对一些传统批评观念的修正,都体现了学术的批判精神。 总之,利用张少康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笔记,应付考研,需要重点掌握其对各个时期文学理论的概括总结,以及对传统批评观念的批判性分析。但切记,这只是一份“应付考研”的笔记,更重要的是理解古人的思想,感受文学的魅力。
展开
中国古代文学
2025-07-07
20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