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7 页

第 2 页 / 共 17 页

第 3 页 / 共 17 页

第 4 页 / 共 17 页

第 5 页 / 共 17 页

第 6 页 / 共 17 页

第 7 页 / 共 17 页

第 8 页 / 共 17 页

第 9 页 / 共 17 页

第 10 页 / 共 17 页

第 11 页 / 共 17 页

第 12 页 / 共 17 页

第 13 页 / 共 17 页

第 14 页 / 共 17 页

第 15 页 / 共 17 页

第 16 页 / 共 17 页

第 17 页 / 共 17 页

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袁行霈)(整理版)-20250102071513.pdf
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袁行霈)(整理版)-20250102071513 袁行霈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是考研备考的经典之作,其整理版笔记更是功在当代、利在今。理解其体系结构、脉络清晰,是攻克这门史料性极强的科目关键。笔记中,袁教授以“文化-思想-文学”为核心框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 首先,在先秦时期,笔记强调了诸子百家对中国思想的奠基作用。从孔子的“仁”到老子的“道”,再到墨家的“兼”和道家的“无为”,这些思想逐渐渗透到早期文学作品中,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关注诸子百家的思想,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看法。 接着,笔记详细阐述了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的文学特色。例如,汉魏时期,乐府诗歌和辞赋的兴起,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求;唐代,诗歌的繁荣,涌现了李白、杜甫等诗圣;宋代,词的兴盛,奠定了中国词的基石;而元明清,则有其自身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袁行霈先生在笔记中对“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分析,以及对不同文学流派的区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总而言之,这套笔记对于考研学生来说,既是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指南,也是实战演练的有效工具。熟练掌握这些内容,才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取得优异成绩。
展开
中国古代文学
2025-07-07
0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