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7 页

第 2 页 / 共 17 页

第 3 页 / 共 17 页

第 4 页 / 共 17 页

第 5 页 / 共 17 页

第 6 页 / 共 17 页

第 7 页 / 共 17 页

第 8 页 / 共 17 页

第 9 页 / 共 17 页

第 10 页 / 共 17 页

第 11 页 / 共 17 页
_第1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12 页 / 共 17 页
_第2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13 页 / 共 17 页
_第1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14 页 / 共 17 页
_第2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15 页 / 共 17 页

第 16 页 / 共 17 页

第 17 页 / 共 17 页

中医诊断学知识点总结合集
中医诊断学知识点总结合集 中医诊断,远不止简单的看病,更是一门深刻的艺术,根植于对人体、自然、宇宙的理解。 传统的“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断的核心,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首先是望诊,观察病人的面色、形体、神情等,这些都是了解病情的重要线索。比如,面色晦暗可能提示气血亏虚,面红肿则可能是湿热蕴积。 经验丰富的医生能够通过寥寥几瞥,就可初步判断病情。 其次是听诊,通过听取病人的声音、呼吸、痰音等,判断脏腑功能失调的情况。 例如,声音嘶哑可能与肺阴不足有关,咳嗽则可能与肺阴虚、痰火相乘。 又及问诊,细致的询问是诊断的关键。不仅要了解病人的主诉,还要了解病史,包括饮食、睡眠、情志等,这些都有可能影响病情。 询问时要耐心倾听,并追问相关细节。 切诊,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肌肤等,可以了解脏腑气血的盛衰。 脉象是中医诊断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不同的脉象对应着不同的脏腑功能状态。 比如,浮脉则可能提示气血上涌,沉脉则可能提示气血下陷。 最后是审问,询问病人的生活习惯、饮食起居、情志等,以了解病史的深层信息。 比如,询问患者是否长期精神紧张、失眠多梦等情况,有助于判断其情志病变的可能性。 当然,审题合参,即辨别舌象和配伍,也是诊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舌质、舌色、舌苔等,能反映出病人的内部情况。 舌象与脉象结合起来,能够更准确地把握病情。 诊断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医生根据具体的临床情况,灵活运用各种诊断方法,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
展开
中医诊断学
2025-07-07
15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