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7 页

第 2 页 / 共 17 页

第 3 页 / 共 17 页

第 4 页 / 共 17 页

第 5 页 / 共 17 页

第 6 页 / 共 17 页

第 7 页 / 共 17 页

第 8 页 / 共 17 页

第 9 页 / 共 17 页

第 10 页 / 共 17 页

第 11 页 / 共 17 页
_第1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12 页 / 共 17 页
_第2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13 页 / 共 17 页
_第1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14 页 / 共 17 页
_第2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15 页 / 共 17 页

第 16 页 / 共 17 页

第 17 页 / 共 17 页

【诊断学】中医诊断学体格检查部分理论知识要点,可供期末理论考试复习参考
【诊断学】中医诊断学体格检查部分理论知识要点,可供期末理论考试复习参考 中医诊断学,核心在于“望、闻、问、切”,而体格检查作为“切”的一部分,是理解病机、判断病情的重要手段。期末理论考试中,体格检查部分往往占据重要比例,因此掌握好相关理论知识至关重要。 首先,要牢固掌握“四诊提纲”,即“望、闻、问、切”的各项具体内容。望脉,不仅仅是看脉象的强弱、速度,更要理解脉象与病机的关联,如“脉如潮汐”对应水饮血虚,“脉如针弦”对应寒证。闻是指闻患者的气味,如腥臭味对应感染,清香则提示肺气健盛。 其次,对“切”的理解也至关重要。体格检查的目的是发现病体表面是否存在异常,例如体型、步态、舌质等。例如,体格检查时观察患者的步态,可以推断脏腑功能失调的情况。“步履趿短”常与脾肾阳虚有关,“步履轻盈”则可能与肝气郁结有关。 此外,要重视舌诊在体格检查中的作用。舌质、舌色、舌苔,都能反映病人的脏腑状况。舌苔的厚薄、颜色,是判断病机的重要依据。 掌握舌诊与体格检查的结合,能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最后,期末考试中,理论知识的掌握比单纯的技能记忆更重要。要结合中医诊断学的整体框架,将体格检查的发现与病机联系起来,才能真正理解中医诊断学的精髓,避免出现“不挂科”的情况,确保考试顺利!
展开
中医诊断学
2025-07-07
14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