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第 6 页 / 共 13 页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中医耳鼻喉科学笔记(总)
中医耳鼻喉科学笔记(总) 耳鼻喉科,在中医传统中,一直被视为连接身心、气血的“咽府之国”,其诊治方法与理论有着独特的深厚底蕴。 关注“中医耳鼻喉”的关键在于理解“病机”的辨证,而非仅仅是症状的描述。 诊断上,中医耳鼻喉学尤其注重“望鼻取嚏”、“闻鼻取嚏”、“问病史”等,这些看似简单的方法,却能提供至关重要的信息。例如,鼻血喷出时,中医会分析其颜色、量、伴随症状等,判断为“上焦出血”或“下焦出血”,治疗方案也截然不同。 对于鼻炎、慢性萎缩性鼻炎,中医的观点是,多由“风寒湿邪”侵袭,导致鼻腔黏膜水肿,引起鼻塞、流涕、鼻痒等症状。治疗上,常用辛温药物,如荆芥、苍术等,以“温阳散寒”为主要思路。 而慢性萎缩性鼻炎,常常伴随鼻腔干燥、黏膜纤毛运动减弱,中医认为多为“脾虚湿盛”所致。因此,治疗上,往往以补益脾胃、健运毛细血管为重点,常用补气药膳,如麦芽、山药等。 耳的诊治同样如此,中医认为耳部病变,多与“气血不畅”有关。例如,眩晕,中医会辨别其为“风痫”、“血虚”、“气虚”等病机,并采用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 总而言之,中医耳鼻喉的诊疗,强调辨证论治,注重整体的平衡与调和,只有深入理解其理论体系,才能真正掌握治疗的精髓。 关注“中医耳鼻喉”的真谛,在于用中医的智慧,守护我们健康的咽喉,以及那连接身心的生命之门。
展开
中医耳鼻喉
2025-07-07
17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