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第 6 页 / 共 13 页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中医耳鼻喉复习重点总结
中医耳鼻喉复习重点总结 中医耳鼻喉学,这门古老而神秘的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回溯学习,发现其中的重点确实值得深究。总的来说,中医耳鼻喉学强调辨证论治,而非单纯的“开药治病”。 首先,耳部疾病的诊治,要着重关注耳部经络的调和。耳部是十二经络之一,与三阴阳经络相连通。例如,耳部阴虚引起的耳鸣,治疗上要补益阴液,常用生地榆、麦冬等药材。而耳部阳虚则宜温阳散寒,常用肉桂、生姜等。 其次,鼻部疾病的诊治,同样需要从整体上考虑。中医认为,鼻部是“病入神外”,是感受性器,而鼻子也与肝、脾、肺等脏腑密切相关。 鼻炎、慢性鼻炎的辨证,要分清寒证、热证、虚证、瘀证,再根据证型用药。常用的方剂如当归饮子、麻杏石甘汤等。 再者,中耳疾病的治疗,尤其强调鼓膜的保护。鼓膜是中耳的屏障,一旦受损,会导致恶循环。因此,治疗上要注重扶正培元,增强机体抵抗力。常用的药物如黄连、细辛等,用于清热燥湿,保护鼓膜。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医学与中医耳鼻喉学的结合,更是推动了这一学科的发展。理解中医理论,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耳鼻喉疾病的病理机制,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总之,中医耳鼻喉复习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务求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病痛。
展开
中医耳鼻喉
2025-07-07
15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