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9 页

第 2 页 / 共 9 页

第 3 页 / 共 9 页

第 4 页 / 共 9 页

第 5 页 / 共 9 页

第 6 页 / 共 9 页

第 7 页 / 共 9 页

第 8 页 / 共 9 页

第 9 页 / 共 9 页

中医方剂学名词解释
中医方剂学名词解释 中医方剂学,顾名思义,是研究中草药配伍、制剂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它并非简单的药材堆砌,而是蕴含着深刻的理论体系,对疾病的辨证施治至关重要。 核心在于“整体观念”,即人体被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往往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畅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方剂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六君子”——君子、佐君、相辅、臣子、保君、佐臣。这六味药,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功能,它们之间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例如,在治疗湿热症时,常常会用到藿香、佩兰、白芷等方剂,旨在清热解暑,祛湿止汗。 “伤寒方剂”则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它以“伤寒”为根本,将寒热虚实等多种证型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不同的方剂。 比如,常用的“麻杏石甘汤”就专门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初期,其关键在于“麻”清利经脉, “杏”解表散邪, “石”温病退虚, “甘”润轻安神。 “六味地黄丸”是补中益气剂中的经典方剂,其成分包括鹿茸、当归、黄芪、五味子等。这个方剂的精髓在于“补中”,即补益脾胃虚弱,从而改善消化功能。 运用中医方剂学,需要对人体生理、病理、病机有深刻的理解,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展开
中医方剂学
2025-07-07
0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