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9 页

第 2 页 / 共 9 页

第 3 页 / 共 9 页

第 4 页 / 共 9 页

第 5 页 / 共 9 页

第 6 页 / 共 9 页

第 7 页 / 共 9 页

第 8 页 / 共 9 页

第 9 页 / 共 9 页

2016中医考研《中医方剂学》最完整考点总结 (带方歌)
2016中医考研《中医方剂学》最完整考点总结 (带方歌) 考研《中医方剂学》,一个让人心惊胆战的科目,尤其对于那些曾经在临床中忽略方剂学的同学来说,考点如同潜伏的暗礁。这篇总结,旨在帮助大家梳理思路,查漏补缺,不再为“考点”而焦头烂额。我们重点梳理2016年考纲,并结合《中医方剂学》的经典理论体系进行总结,力求“最完整”。 首先,方剂学核心在于“辨证论治”,这是中医诊断的基石。《中医方剂学》强调辨别证候是方剂学的首要环节。考点集中体现在对各种证型(如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寒证、热证、湿证等)的辨识与分析上。你需要熟练掌握“四诊辨证”的运用,以及不同证型所对应的典型药性与功效。 其次,考点分布在对五味六君药、伤寒方剂、杂病方剂、妇科方剂等经典方剂的辨识、运用和临床应用上。例如,对《温病条辨》中“胸闷挟逆”的辨识,对《伤寒论》中“脉证合参”的理解,以及对《丸剂方》等经典方剂的药性及临床应用考查,无一不包含在考点之中。 当然,别忘了“方歌”——这是方剂学学习的有效手段。通过“方歌”反复吟诵,可以将方剂的组成、功效、应用等信息牢记于心,提升理解和记忆效率。对于“配伍”、“用药”的原则,例如同味相生、同气相合等,更是需要死记硬背。 最后,考研的本质是检验你对中医理论的掌握程度。不要仅仅停留在“刷题”上,更要深入理解方剂学的精髓,才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祝大家考研顺利!
展开
中医方剂学
2025-07-07
0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