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9 页

第 2 页 / 共 9 页

第 3 页 / 共 9 页

第 4 页 / 共 9 页

第 5 页 / 共 9 页

第 6 页 / 共 9 页

第 7 页 / 共 9 页

第 8 页 / 共 9 页

第 9 页 / 共 9 页

中医方剂学_北京中医药大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
中医方剂学_北京中医药大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 中医方剂学,这门学科的基石,是中医药传承的瑰宝。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慕课,正是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方剂学的核心知识体系。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是几千年中国医学实践的智慧结晶。 首先,方剂学的根本在于“伤寒辨证论治”。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就体现在对“伤寒”的深入研究上。中医认为,伤寒是由于外邪侵袭人体,导致阳气失伤,寒邪内伏,而引起一系列症状。辨证论治的关键在于明确寒邪的性质,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其次,方剂学强调“整体观念”和“动态辨证”。 治疗并非孤立地针对症状,而是要从整体上考虑患者的体质、环境、以及病史。 辩证分析疾病的性质,如同在茫茫大海中辨别方向,需要细致的观察和经验的积累。 “伤寒辨证”的核心在于辨别其“虚”、“实”、“里”、“外”等不同的病证类型。 例如,虚证伤寒,则侧重于补益气血,扶正祛邪;实证则侧重于宣泄寒邪,调和阴阳。 这种辨证思路,是中医治病的核心,也是学习方剂学的基础。 最后,要理解方剂学,更要理解其“治未病”的思想。 这体现在对患者潜在的体质、以及预防疾病的措施上。 预见疾病的发生,是中医治疗的终极目标。 因此,学习方剂学,不仅仅是掌握药物的配伍方法,更要提升对人体机能的认识,学习预防疾病的技巧。
展开
中医方剂学
2025-07-07
13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