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9 页

第 2 页 / 共 9 页

第 3 页 / 共 9 页

第 4 页 / 共 9 页

第 5 页 / 共 9 页

第 6 页 / 共 9 页

第 7 页 / 共 9 页

第 8 页 / 共 9 页

第 9 页 / 共 9 页

2025年中医内科学主治医师方剂学复习笔记
2025年中医内科学主治医师方剂学复习笔记 方剂学,这门精妙的学问,犹如一幅立体的图景,既是临床经验的总结,又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作为内科主治医师,回顾方剂学,首先要牢固掌握“五候分经”理论,理解阴阳五行、脏腑生理功能、病机病理及病症辨别与治疗的关系。 关键在于将理论与临床应用相结合,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堆砌。 “病机”是方剂学研究的核心。 辨明病机,才能找到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例如,气虚血瘀证,其病机在于“气虚”和“血瘀”,需用补气活血的方剂来调整。了解各种病机的本质,是选择方剂的关键。 尤其要重点理解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痰虚、实虚等病机类型的区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再来说说常用方剂的运用。 比如,参川汤,可用于治疗气虚血倦乏,是“气虚”证的经典方剂。 辨方时,不仅要看症状,更要结合患者的体质、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判断。 熟悉常用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禁忌等,是临床应用的基础。 此外,要重视临床经验的积累。 方剂学的学习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和反思。 观察方剂在不同患者身上的反应,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将积累的经验融入到理论学习中,才能真正掌握方剂学的精髓。 记住,临床应用才是检验方剂学真知的唯一标准。
展开
中医方剂学
2025-07-07
0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