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1 页

第 2 页 / 共 11 页

第 3 页 / 共 11 页

第 4 页 / 共 11 页

第 5 页 / 共 11 页

第 6 页 / 共 11 页

第 7 页 / 共 11 页

第 8 页 / 共 11 页

第 9 页 / 共 11 页

第 10 页 / 共 11 页

第 11 页 / 共 11 页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共15页)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共15页) 中医,源远流长,其精髓在于构建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并非抽象的公式,而是以“阴阳”、“五行”、“气”、“血”、“精”、“脏腑”等关键名词为核心,构成了一幅深刻的生命活动图景。理解这些“基础理论名词”是学习中医的关键,也是理解中医诊疗思路的基石。 “阴阳”是中医理论中最根本的概念。它代表了对立统一的两种力量。阴代表寒冷、黑暗、消亡、潜藏等,阳则代表热、光明、生长、显露。健康状态下,阴阳平衡,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 疾病则往往是由于阴阳失衡导致的。 “五行”理论则是对宇宙万物及其相互关系的描述,以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为基础,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相生相克等关系。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都受到五行生克的影响。 “气”是中医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它指人体的生命活动本源,是维持机体功能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动力。气既可以理解为一种能量,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信息,它在体内不断流动,调和着各种生理功能。 “血”则代表着人体内流动的液体,它不仅是输送营养物质的载体,也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血的质量、数量、性状都直接影响着健康状况。 “精”则是指人体的生命精华,是构成血、气、骨骼、脑等的重要物质基础。 保持精的充足是维持健康的重要保障。 “脏腑”学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肝、脾、心、肺、肾、三焦六经等六脏六腑为中心,描述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每一个脏腑都对应着特定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总而言之,中医基础理论名词的理解,犹如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智慧的大门。深入理解这些概念,才能真正领悟中医的精髓,才能更好地运用中医理论,帮助人们维护健康,延年益寿。
展开
中医基础理论
2025-07-07
0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