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1 页

第 2 页 / 共 11 页

第 3 页 / 共 11 页

第 4 页 / 共 11 页

第 5 页 / 共 11 页

第 6 页 / 共 11 页

第 7 页 / 共 11 页

第 8 页 / 共 11 页

第 9 页 / 共 11 页

第 10 页 / 共 11 页

第 11 页 / 共 11 页

中西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高频考点速记25条
中西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高频考点速记25条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西医执业医师的基石,理解其核心概念,直接关系到临床诊断和治疗。这次速记旨在帮助大家快速掌握考试中高频出现的考点,事半功倍。 1. 整体观念:这是中医的核心!关注“天人合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不只是看局部病灶,要整体调理。 2. 辨证论治:记住“伤寒辨暑湿辨风”、“脉证结合”是关键。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判断。 3. 阴阳五行学说:阴阳的平衡是生命的基础,五行相生相克,反映了自然界的规律。 4. 脏腑学说:每个脏腑都有其特定的功能,要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如肝主疏泄,脾主运化。 5. 经络学说: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要理解其作用和调理方法。 6. 病因病机:如外感风寒,则病机为风寒;内伤则病机为虚损。 7. 病理证型:例如,中医对感冒的分类(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等)及证型(如发热、头痛、咳嗽等)的理解。 8. 气血学说:气血的运行、充盛、虚实,直接影响着身体的健康。 9. 水木精微:水木精微的理论,理解其在人体内的作用,有助于理解中医的“轻身”理念。 10. 情志学说:情志对身体的影响巨大,要懂得调节情志,保持心平气和。 11. 四时气候学说:四时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体与环境的适应性。 12. 病史采集:要全面、细致地询问病史,包括饮食、睡眠、情志等。 13. 望闻诊触:熟练掌握望闻诊触的技巧,是中医诊断的基础。 14. 脉诊:掌握常用的脉位和脉象,如弦脉、细脉、结代脉等。 15. 舌诊:理解舌质、舌色、舌部形态等在诊断中的作用。 16. 中药学说:如君臣的搭配原则,中药的性味归经等。 17. 补益原则:中医治疗强调补益,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18. 调和六气:六气(风、寒、热、湿、燥、气)的调和是维持身体平衡的关键。 19. 辨别暑湿:熟练区分暑湿和风寒感冒,是临床诊断的难点之一。 20. 辨别正气虚损:要了解正气虚损与邪气侵袭的鉴别标准。 21. 经络调理:强调经络的调理作用,如艾灸、针刺等。 22. 辨证用药:根据辨证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23. 辨别虚实:虚实辩证,是辨证论治的关键环节。 24. 中药味学:理解中药的味性与功效之间的关系,是辨证用药的基础。 25. 临床应用:将中医学说应用于临床实践,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展开
中医基础理论
2025-07-07
15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