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7 页

第 2 页 / 共 7 页

第 3 页 / 共 7 页

第 4 页 / 共 7 页

第 5 页 / 共 7 页

第 6 页 / 共 7 页

第 7 页 / 共 7 页

科学技术史——中外科技史 名词解释 考研
科学技术史——中外科技史 名词解释 考研 科技史,本身就是一部人类智慧与力量的壮丽史诗。要考研,理解这些关键术语,如同掌握了历史的脉搏,对于把握科技发展的脉络至关重要。从古老的工具制造到如今的量子技术,每一个进步都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 “蒸汽时代”指的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利用蒸汽机驱动机械的时期。这标志着人类从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的巨大转变,改变了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 蒸汽时代的成功,奠定了现代工业的基础, 也直接关系到中外科技史的走向。 “信息革命”则是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以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 它彻底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全球经济的运作模式。 美国的硅谷,成为了“信息革命”的震中,其创新精神和技术成果,影响了全球科技发展。 “工业4.0”是20世纪末德国提出的概念, 指的是第四代工业革命, 强调智能制造、互联互通和个性化定制。它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旨在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这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对未来工业形态的深刻思考。 “可复制性”是科技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指的是一项技术或创新成果可以被大规模、低成本地复制和推广。 这种特点,加速了科技进步的传播速度,也使得技术创新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 例如,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就是“可复制性”的典型体现。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中外科技史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欧洲的科技成就,为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提供了技术基础;而中国的科技发展,也逐渐走向世界,形成了多元共存的科技生态。 考研者在理解科技史时,应该注重跨文化、跨时空的视角, 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科技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展开
中外科技史
2025-07-07
0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