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第 6 页 / 共 13 页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二
中国现代文学史 名词解释二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单来说,就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这段被西方文化冲击、社会变革深刻影响的文学发展时期。它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堆砌,更承载着一个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挣扎、探索和反思。关键词就在于“现代”,这标志着文学不再仅仅是帝王将相的赞歌,而是开始关注人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 其中,“新文化运动”是推动中国现代文学史发展的重要力量。它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倡民主、科学和大众教育,为现代文学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新文学”运动,特别是以陈志公、郭沫若为代表的早期新文学,试图用现代的语言、题材和艺术手法来表达中国人民的愿望和情感,也暴露出早期新文学在对现实理解上的局限性。 “思潮”在这一历史时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最初的新文化运动,到后来的武生、玄学、林语堂、现代主义等各种思潮,每一次思潮的兴起和衰落,都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林语堂”代表了当时“新旧思想”的碰撞,他的作品既有对西方文化的学习,也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 理解这些“思潮”,才能真正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它们不仅仅是文学术语,更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关键线索。 仔细研究这些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辉煌与不足。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7-07
1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