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第 6 页 / 共 13 页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资料篇】《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资料篇】《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经典之作,其核心在于梳理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中国文学发展脉络上的关键变迁。理解这部著作的关键,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书中大量专业名词的准确把握。本文旨在提供一份“资料篇”式的名词解释汇总,帮助读者更高效地理解这部著作。 首先,要明确“新文化运动”的概念。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思想运动,更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起点。它冲击了旧的文化体系,孕育了现代意识,并直接推动了新文学的诞生。书中强调“新”的意义,并非简单的模仿西方,而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寻求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立发展道路。 接着,“实用主义”文学是新文学的早期重要流派。它强调语言的简洁、朴实,摒弃了古典文学的华丽辞藻和象征手法,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现实生活。然而,这种风格也因此受到一些评论家批评,认为缺乏文学性。 “象征主义”同样是新文学的重要特征。作者们开始大胆地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具体事物来表达抽象概念,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手法在张口白云等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此外,“人道主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贯穿始终的主题。作家们关注个体命运、关注社会现实,力图在文学创作中展现人性的光辉,呼唤人道主义的价值。 最后,“百步归来”的概念,更是对新文学创作理念的总结。它鼓励作家们在探索现实、表达情感的同时,保持对传统文学的尊重,避免极端思潮的干扰,从而实现文学创作的健康发展。 掌握这些关键名词,将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内涵和价值。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7-07
2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