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第 6 页 / 共 13 页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知识点完整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知识点完整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顾名思义,是指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的中国文学发展时期。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从传统文学的转型、探索和再建构的过程。 关键节点包括光绪维新、甲午战争的失败以及民族危机的冲击,这些都推动了思想的变革,也直接影响了文学创作的转型。 早期现代文学,例如反应辛亥革命的《时务报》、以黄沾、王照为代表的“新语人”,以及以鲁迅为首的“新文学”运动,奠定了现代文学的基础。鲁迅的作品,尤其是《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以其深刻的批判精神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旗帜。 20世纪20年代,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新文化”思潮兴起,文学界涌现出许多具有进步思想和创新精神的作家,如周作人、郭沫若、秦元春等。 这一时期,文学探索的方向更加多元,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批判,也有对人性的细致描绘。 新四人运动之后,文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治压迫的影响。 尽管如此,一些作家仍在坚持创作,例如茅盾的《子夜》等作品,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思考。 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文学创作进入了“浅层”时期,以《时代》、《文艺》等为代表的报刊杂志上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但思想性相对薄弱。 这一时期,文学创作呈现出一种“写多少叫文章”的现象。 新中国成立后,文学创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茅盾、巴金、老舍等老牌作家,继续创作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 涌现出许多新的文学力量,如儿童文学、戏剧文学等,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内涵。 总而言之,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探索的时代,留下了无数值得我们回味和思考的文学作品。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7-07
1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