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第 6 页 / 共 13 页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上岸神器——中国现代文学史 (一)考纲
上岸神器——中国现代文学史 (一)考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不挂科”的焦虑,我们都曾有过。这门课的难度,确实给不少学生带来了压力。但别慌,掌握好关键节点和核心思想,你也能轻松“上岸”。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脉络,可以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首先是启蒙阶段(1898-1917),以梁实秋、谢次可夫等人的现实主义文学为主,探索民族独立和文明复兴的道路。 这一阶段的文本,比如梁实秋的《麻雀》和徐志摩的《亚洲的梦》,是了解中国现代文学起源的重要切入点。 接下来是新文学阶段(1917-1926),以陈源、郭沫若等人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为主。 这一阶段的批判精神和艺术探索,为中国现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郭沫若的《孔乙己》就展现了深刻的社会批判。 紧接着是青年时期(1926-1927),涌现出周作人、郭沫若等人的新文化运动文学。 这一时期,文学运动达到高潮,但又因政治环境的变化而逐渐衰落。 随后是杂谈派和“三联社”时期(1928-1937),胡绳、秦元春等人的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变革。 最后是抗战时期(1937-1945),这段时期涌现出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张爱良《青春计划》等,体现了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了解这段历史,不仅能提升你的文学素养,也能让你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更深刻的认识。记住,掌握好这些关键节点,你就拥有了“上岸神器”!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7-07
2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