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第 6 页 / 共 13 页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2023年10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笔记汇总 - 自学考试备考资料
2023年10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笔记汇总 - 自学考试备考资料 各位备战自考的同学,大家好!准备2023年10月《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的你,是不是感觉压力山大?别担心,这份精选笔记将帮助你梳理重点,高效备考。这份资料参考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这一经典教材,并结合搜索词条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力求精准高效。 首先,我们要明确时间轴。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核心在于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脉络的把握。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开蒙阶段的文学作品主要有《呐喊》、《彷徨》等,反映了当时思想变革的兴起。 这一阶段,文学创作注重现实主义和批判精神,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了基础。 其次,关注文学思潮的变迁。 辛亥革命后,新思想新气象涌现,出现了“新文学”运动,代表人物有周而复始、郭沫若等。 随后,各种文学思潮交织,如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实主义等,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多元性。 再者,要重点掌握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鲁迅,无疑是这一时期最耀眼的人物,他的作品深刻地批判了旧社会弊病,体现了民族的觉醒精神。《狂人》、《阿Q正传》等作品是国民的经典,值得反复研读。 同时,也要关注陈忠实、茅盾等作家,以及他们所代表的“蒙昧时代”的文学成就。 最后,复习时务必重视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只有理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祝你自考顺利!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7-07
0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