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第 6 页 / 共 13 页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笔记 朱栋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部奠定中国现代文学史基础的经典之作。它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演变历程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梳理,至今仍是学习者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本书的核心在于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解释了文学作品背后的社会、政治、文化因素,从而赋予了文学作品更深层次的意义。 本书将中国现代文学史划分为几个重要的阶段。首先是新文学时期(1918-1926年),这个阶段的文学家们,如郭沫若、周而复、徐志摩等,积极探索西方文学的影子,试图通过创作来改造中国社会,表现出浓厚的爱国热情和对西方文化的追捧,但同时也存在着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 紧接着是五四运动后,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品,如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等,这些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矛盾,批判了旧制度,揭示了底层人民的苦难,反映了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随后,出现了“黑百合”运动和“新月派”运动,这些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方向,但同时也为文学创作带来了虚无主义的倾向。 最终,在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共产党成立,文学创作更加集中于革命主题和人民战争,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如鲁迅的《阿Q正传》等。 整个历史周期,朱栋霖对文学思潮的演变、作家群体的性格特征以及作品的创作主张都进行了细致的解读。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7-07
1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