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第 6 页 / 共 13 页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先生的这部著作,是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脉络的基石。它以其系统性、学术性和批判性,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变革与希望的文学图景。书籍的核心在于将中国现代文学划分为几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和文学特征。 首先,朱栋霖先生明确指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并非仅仅是新月的浪漫主义,而是要追溯到19世纪末的民族觉醒运动。这个时期,小说开始关注国家命运、民族危机,出现了《文明记》等具有先声者的作品。但新月派的文学更多是怀才不遇的哀怨,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的无奈。 随后,辛亥革命的爆发,带来了新的社会思潮,也推动了现代文学的进步。黄体、穆天一等人的作品,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作者强调了新戊戌十人运动的进步意义,以及这一时期文学创作对新思想的积极反映。 值得注意的是,朱栋霖先生在分析早期现代文学时,特别强调了“反应性”的概念。早期文学作品,很大程度上是对西方文明的模仿和反思,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进入20世纪30年代,文学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白话小说逐渐成为主流,鲁迅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及茅盾文学的崛起,都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认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既保持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也开始探索新的文学形式和主题。 总而言之,《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全面的内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框架,也引导我们去思考中国文学在历史变迁中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7-07
0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