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第 6 页 / 共 13 页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 复习资料1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 复习资料1 现代文学的兴起,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与西方列强的入侵、清末民初的政治变革、以及民族危机的觉醒紧密相连。按照“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脉络梳理,我们首先要认识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语”运动和“新流派”的萌芽,例如梁启超、胡适等人的倡导,试图通过改良性的语言和思想来适应新的时代。 随后,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思想领域也开始出现震动,如陈独秀、周恩来等人的出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全面展开。这一时期,以文学的批判精神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石。比如,鲁迅先生的“呐喊”和“彷徨”系列作品,以其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毛泽东、瞿秋白等人的作品,体现了革命的理想和对未来的憧憬。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创作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依然涌现出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例如一些关注底层人民生活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并非一条线性的道路,而是充满了曲折和变迁。从早期的文化思潮,到战国时代的文学风格,再到各种思想流派的碰撞,都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丰富而复杂的图景。对这一历史进程的深入了解,才能真正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7-07
3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