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第 6 页 / 共 13 页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简明中国教育史考试重点整理
简明中国教育史考试重点整理 中国教育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对于备考者而言,掌握考试重点尤为重要。以下将对中国教育史的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帮助你高效备考。 一、古代教育(先秦至隋唐) 先秦时期: 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基础,以《诗经》、《尚书》等经典为主要教材。教育注重礼仪、道德和文化传承。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建立郡县学校,加强对士族的教育。汉代沿袭秦制,同时发展了“书同文,尺幅相同”的教育制度。 魏晋南北朝: 佛教传入,佛教教育兴盛,与儒家教育相互影响。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正式确立,为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重视基础教育,设立国学学校,培养官僚人才。 二、中世纪教育(宋元明清) 宋代: 宋代科举制度达到鼎盛,重视基础教育,设立府学、书院,培养经学、文学人才。 元代: 元代科举制度有所衰退,书院教育有所复兴,注重实用教育。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继续发展,考试制度逐渐完善。注重儒家经典教育,强化等级观念。 三、近代教育 清末: 变法运动推动了教育改革,设立新式学堂,引入西方教育理念。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教育变革频繁,出现“北洋学派”等新学派。 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教育改革,重视普及教育,发展社会主义教育。 备考建议: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重点掌握各个时期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机构以及重要的教育人物。同时,要结合历史背景,理解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 掌握这些重点内容,将有助于你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展开
简明中国教育史
2025-05-10
18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