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第 6 页 / 共 13 页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重点笔记复习资料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重点笔记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作为钱理群的代表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分析,成为了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经典之作。考研备考时,以下几个方面是重点: 一、核心思想与方法 “文学性”与“实践性”的矛盾: 钱理群认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作家们在追求文学性与社会实践之间,常常处于矛盾状态。他强调文学的“艺术性”与“社会性”并存。 “时代性”与“个人性”的辩证关系: 文学作品既要反映时代特征,又要体现作家的个人风格。 钱理群认为,两者不能偏废,需要辩证统一。 “批判精神”的重要性: 钱理群认为,作家应具有批判精神,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评价,从而推动文学的进步。 二、历史阶段与代表作家 一二八事件前夕: 强调文学的“革命性”和“反动性”,出现了“新文化运动”的文学作品。 五四运动前后: 强调“民主与科学”,出现了“新文化运动”的文学作品。 1930年代: 强调“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出现了“爱国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 抗战时期: 强调“民族团结”和“人民解放”,出现了“爱国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 解放后: 强调“建设性”和“改造性”,出现了“建设性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 改革开放后: 强调“多元化”和“个性化”,出现了“实验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 三、重要作家及其作品 张爱玲: 她的作品反映了都市女性的困境和迷茫,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老舍: 他的作品反映了北京市民的生活,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 巴金: 他的作品批判了旧社会,呼吁社会变革。 钱钟书: 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文化批判精神。 莫言: 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文化内涵。 四、考研重点 作品的背景和思想: 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家思想的渊源。 作品的主题和风格: 分析作品的主题和风格,以及作家在作品中采用的写作手法。 作品的评价: 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思想,对作品进行评价。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的考研复习有所帮助。祝您考试顺利!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4-03
19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