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复习题.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练习题库及答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pdf
第 1 页 / 共 1 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笔记(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笔记(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核心在于对晚清民初至新中国成立这段时期文学发展的梳理与理解。这一时期,文学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既有对传统价值的批判和反思,也有对现实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期许。 主要阶段划分如下: **一、新文学时期 (1918-1926)** 这一时期是现代文学的开端,以陈忠实、郭沫若为代表,开始尝试运用西方现代主义的技巧,对传统文学形式和观念进行大胆的创新。重点关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以及对西方思想的吸收和批判性思考。代表作包括《祝福》、《林冲传》等。 **二、新月派与现代主义 (1926-1937)** 新月派是新文学的延续,以徐志摩、郭沫若为代表,强调浪漫主义和个性解放,但逐渐受到现实主义的影响。同时,一些作家开始探索现代主义的实验性文学,如周作人、马关键的作品。 **三、国共内战时期文学 (1927-1949)** 由于国共内战,文学发展受到战争的影响,涌现出大量反映战争和革命的文学作品,如鲁迅的短篇小说、茅盾的《子夜》等。这一时期,文学强调社会责任和救国救民的主题。 **四、解放战争与新中国文学 (1949-1966)** 新中国成立后,文学创作受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影响,强调对革命的讴歌和对人民的赞美。如老舍的《骆驼祥子》、巴金的《家》等,虽然带有批判色彩,但仍然以宣传为主。 **五、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学 (1966-1976)**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文学创作受到严重限制,许多作家被迫中断创作,涌现出大量“红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文学创作的困境。 总而言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历史时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方向,为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脉络,是掌握中国文学史的关键。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4-04
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