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第 6 页 / 共 13 页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下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下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现当代文学史,特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下期,集中体现了中国社会剧变、思想解放以及文学创作多元化的过程。这一时期文学,不再仅仅是传统的抒情寄托,而是成为了反映现实、批判社会、探索人性的重要载体。 核心时期:1949-1976 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 建国初期(1949-1956): 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主导,文学创作强调对工人阶级和英雄主义的歌颂,作品风格宏大,主题单一。代表作家包括老舍、巴金、艾青等。关注点在于国家建设、阶级斗争以及对革命理想的宣扬。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这一时期文学创作受到政治运动的深刻影响,作品内容与政治口号紧密结合,文学价值受到一定程度的扭曲。以批判现实主义为主导,但其创作过程充满局限性。 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张爱玲: 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对都市生活的细致描写,成为“新写实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倾城之恋》、《半月维园》等。 莫言: 以其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将中国乡村的社会生活和底层人民的命运描绘得淋漓尽致。代表作有《红高粱家族》等。 余光中: 关注个体在社会转型中的困境和人性的复杂性。代表作有《地球》等。 创作特点: 思想解放: 尽管受到早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影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关注个体命运,批判社会现实,探讨人性的复杂性。 风格多元: 出现了多种创作风格,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象征主义等,展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关注现实: 许多作家以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观察力,揭露了中国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思考。 总而言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下期,是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它不仅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在变革中的痛苦和挣扎,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4-03
17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