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第 6 页 / 共 13 页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速成复习资料(上)
中国现代文学史速成复习资料(上)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复习,通常以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这段时期为核心。这段文学史的诞生与中国的社会变革、政治动荡以及西方文化的涌入息息相关。本期速成资料将聚焦于这一阶段的开端和奠基。 一、启蒙与新思潮 19世纪末,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学东渐,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对西方思想、文学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更是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这一时期,一批积极拥抱新思潮的知识分子,如梁启超、陈独秀、胡适等,开始尝试运用西方文学的创作手法,探索中国现代文学的道路。 二、新文化运动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1898-1922年)是现代文学史的起点。这场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对旧的文学观念进行了彻底的颠覆。这一时期,文学创作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现实主义文学占据主导地位。 早期现实主义: 谭延闿、沈从文等人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和底层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 “新吾”运动: 梁实秋、周树人等人的“新吾”运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方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五四运动与现代文学的成熟 五四运动(1919年)是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这场运动以学生的示威游行为主力,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五四运动后,文学创作更加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批判精神。 关键作家如鲁迅、周作人等,以其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期速成资料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复习奠定了基础,后续将继续深入探讨五四运动以后的文学发展进程。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4-03
18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