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第 6 页 / 共 13 页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期末考试,往往围绕关键名词解释展开。理解这些概念对于把握中国现代文学的脉络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考点,需要考生重点掌握。 首先,新文化运动 指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派,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冲击下,主张 overthrowing the traditional socio-political structure of China, advocating for political and social reforms through modernization and Westernization。 它对中国思想文化造成了深刻影响,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兴起。 其次,五四运动 是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一场以学生的为主导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也直接影响了新文学的产生。新文学家们以“唤醒国民精神”为己任,创作了大量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作品。 现代主义 指的是在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现代思想文化进行学习和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思潮。它对中国文学的题材、形式和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文学的创新和发展。 白话文运动 是指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提倡使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以推动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这一运动促进了文学作品的普及和传播,也为现代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基础。 此外,“田园诗派”、“京剧文学”、“胡风文学”、“林白文学”、“穆旦文学”等也都是重要的概念,考生需要对其发展时期、主要作家及其作品的特点有所了解,从而形成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整体把握。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4-03
15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