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第 6 页 / 共 13 页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备考重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备考重点 现当代文学史,涵盖了从晚清末期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文学发展,是理解中国现代文学走向的关键。期末备考,重点应该围绕几个核心领域展开,以确保对整体发展脉络的把握。 一、 时代背景与思想渊源 首先,务必理解影响中国现代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重大事件,孕育了新思想新文化,深刻地影响了文学创作。其次,要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无政府主义、实证主义等思想在文学中的传播和影响,理解这些思想如何渗透到文学作品中,推动了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二、 关键作家与代表作品 要重点研读以下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鲁迅: 《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批判现实、反抗封建礼教,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郭沫若: 他的诗歌《在三峡》、小说《祝福》等,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乐观主义精神。 周作人: 诗歌《我为什么是诗人》等,对现代诗歌的创新与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茅盾: 小说《子夜》、《虹》等,展现了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 老舍: 《骆驼祥子》等,反映了底层人民的生活苦难,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三、 发展趋势与重要流派 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关注新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重要流派的特点。重点研究这些流派的作品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关注文学创作在社会转型期所反映的现实问题, 尤其是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以及社会矛盾的深刻揭示。 四、 考点重点 期末考试中,考查往往集中在作家代表作的解读、流派的辨析、以及对文学历史发展的理解上。建议考生多阅读相关文献, 重点梳理关键作家作品, 熟悉其思想和风格, 从而提高备考效率。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4-03
20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