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第 6 页 / 共 13 页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中国现代文学史》科目考情分析 专业及考试重点整理
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中国现代文学史》科目考情分析 专业及考试重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为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阶段的重中之重,其考点和难度直接关系到整体成绩。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参考词条来看,教材内容涵盖了从光绪维新到新四军土地战争时期(1898—1949年)的文学发展脉络,涉及的作家、作品和思想流派极其庞杂。因此,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对历史背景的深刻理解。 考试重点主要集中在几个关键时期和作家身上。比如,戊戌变法前后产生的“文学革命”运动,以及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对文学思想的深刻影响,都需要考生能够准确把握。 此外,对章子怡、鲁迅、郭沫若、老舍等重要作家及其作品的深入理解是必考内容,理解他们作品中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和文学特色至关重要。 对于那些“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中不常用,但却在思想或文学史地位不容小觑的作家,比如周作人、郭沫若等,考生也需有所了解,避免侧重过大。 考试中,对作品的选材往往会围绕思想主题和文学技巧展开,考察考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此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考试还强调对文学史理论的掌握。 比如,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等文学思潮的认识,以及对文学史发展规律的把握,都将融入考题之中。 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多阅读相关评论、研究和资料,构建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考题中游刃有余,取得理想的成绩。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8-06
8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